其他
意外的艺术——清宫传世11至13世纪的青瓷(南宋官窑篇)
宋代堪称中国古代陶瓷发展的黄金时期,其中又以南宋官窑青瓷为杰出代表。
北宋末年金军攻破汴京(河南省开封市),徽钦二帝被俘,北宋王朝覆灭。宋室南迁,定都临安(今杭州),史称南宋。南宋王朝为了满足宫廷饮食、祭祀、陈设等需要,“袭故京遗制”,在临安设官窑,一为「澄泥为范,极其精致。釉色莹澈,为世所珍」的修内司窑,以及「比旧窑大不侔矣」的郊坛下窑。这两个瓷窑就是我们今日所称的南宋官窑。
南宋官窑青瓷,以造型和釉色作为美化瓷器的艺术手法,展现出独特的风姿神韵,它的器型敦厚端庄,线条柔和流畅,胎体薄而坚致,釉层厚而莹澈;幽雅的色泽 、如玉的质感,达到了青瓷釉色之美的极致;蓄意制成的开片裂纹,又具有别具一格的瑕疵美,令人感觉有观赏不尽的蕴含。这种因技术方面失误而存在的意外之美就是南宋官窑瓷器的最大特征。这种不规则的裂纹,使南采官窑制瓷匠师们感到自然现象的某种意蕴,逐将其再现于瓷器上,使之达到了意外生动的艺术效果。
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是崇尚天然,鄙薄雕琢伪饰。这种崇尚天然之美的审美意识促使南宋官窑的匠师以追求天然美玉般的釉色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同时因为玉器具有色泽温润、表理一致、坚而不弯等多种美德,因此玉在中国一直被奉若神明,深得统治阶级的珍爱。古人常把它比作君子之德,这在《诗经》中就有多处比喻。如《秦风·小戎》把君子比作美玉 ,“言念君子 ,温其如玉 。”《卫风 ·洪奥》亦载:“有匪窘子”,“如圭如壁” 经过战国、秦汉儒家的增色,这种说法更为普遍。南宋官窑匠师们为了赋予其作品温润肥厚的玉质感,经过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终于在原有工艺基础上,创造了素烧与多次上釉相结合的工艺,即在修坯和上釉两个生产环节之间增加一道素烧工序,将修制后的坯体先在低温中素烧,增加坯体的强度,强化坯体对釉的吸附力,然后再施釉。共需素烧、施釉3~4次最后装钵入窑烧成。这样生产出来的瓷器,具有浑厚深沉、柔润如玉的艺术效果。由于器物的釉层丰厚,垫坯用的窑具支钉在烧制中易被釉粘住,因而改用垫具垫坯,与垫具接触的器物足底端的釉层必须事先刮去,因此在烧成后瓷器的底足就显露出一圈比较规整的紫褐色(这是由于用瓷石掺入紫金土做原料,官窑器物烧制后呈现的胎色),宛如真铁一般;而器口部位的釉汁在窑内高温下向下流淌,釉层变薄,也从釉层下透出这种胎色而隐显紫色,这又形成了被后人广为推崇的“紫口铁足”现象。
南宋工匠们通过细致纯熟的制作工艺,将流畅简炼的造型、精光内蕴的釉色和匠心独到的纹片及别具趣味的“紫口铁足”和谐地运用于南宋官窑青瓷中,使之无庸置疑地屹立于中国古代青瓷生产的巅峰。由于它产量有限,传世较少,更成为中国古代瓷器中的珍品。
今天台北故宫博物院中所藏的清宫传世南宋官窑,无疑将南宋官窑独具象征意义的青瓷艺术,毫无保留的呈现于我们的视野,让我们如实的体会到当时历史境况下高雅贵族的美学风潮。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台北故宫博物院,一起来体味那特定时期的特殊风韵,体味那庄重典雅、凝重深沉的南宋官窑青瓷的艺术之美。
投稿邮箱
wymuseum@163.com弘扬中华文化 传承民族精粹
博物馆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 09:00-21:00,周一闭馆
地址
深圳市龙华新区梅龙大道与东环二路交叉口龙华文化中心三楼
电话
0755-81781731
·END·
历史·传承·文物